爱尔兰卫生服务执行局(HSE)证实,该国首次确诊了一例更具致命性的1类猴痘毒株病例,患者近期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返回。
目前,该病例已在爱尔兰东部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卫生部门表示,公众面临的感染风险仍然较低。
HSE表示,这是爱尔兰首次发现1类猴痘病例,但这一情况并不令人意外。此前,欧洲和非洲以外的一些国家已经陆续报告过少量输入性病例,这些患者均有相关旅行史,曾到访猴痘疫情流行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去年便宣布,1类猴痘毒株在非洲的迅速传播已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与此前在2022年引发全球猴痘疫情的2类毒株相比,1类毒株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均显著更高,已引起全球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1类猴痘VS 2类猴痘:更强毒性,致死率更高
猴痘病毒主要分为1类(Clade I)和2类(Clade II)两种毒株。
- 2类毒株(Clade II):主要流行于西非,在2022年造成全球猴痘疫情的正是该毒株。该毒株的症状较轻,传染性较低,99.9%的感染者能够存活,病程通常持续2至4周。
- 1类毒株(Clade I):主要流行于中非,是目前最严重的猴痘毒株。与2类相比,1类毒株的致病性更强,可导致更严重的病症,且死亡率显著更高,部分感染者甚至可能因并发症而死亡。
1类猴痘的传播途径与2类类似,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也可能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
然而,由于1类毒株的病毒载量更高,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更强,使得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
爱尔兰国家卫生防护负责人Éamonn O’Moore博士表示,目前该国公众的感染风险依然较低,卫生部门已经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我们已经追踪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并向他们提供了必要的防护建议,以降低任何可能的传播风险。同时,我们会对这些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直到他们完全脱离感染风险。”
O’Moore博士补充道,HSE正在进一步调查该病例的具体感染路径,以确保控制疫情的扩散。
他还强调,爱尔兰政府自2024年8月起便已开始密切关注全球猴痘疫情,并与国际卫生机构保持合作,为可能出现的病例做好充分准备。
卫生部门提醒,所有近期曾前往猴痘疫情流行国家(尤其是非洲部分地区)的人士,在返回爱尔兰后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在未来三周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