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到底是不是“经济奇迹”?这几年,这个国家的经济数据看起来简直像开了挂一样:GDP飙升,生产力爆表,全球各类排行榜频频上榜。
但问题是,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实力,又有多少只是“账面上的幻影”?
先说说GDP,2015年那场经济大爆炸,爱尔兰GDP居然一下子涨了26%,让全世界都抖了一下。后来几年也不遑多让,2021年涨了15%,2022年又是9.4%,结果到了2023年,直接跳水变成了负增长——跌了5.5%。
其实,谜底就在于爱尔兰的“老朋友”——跨国公司。很多美国大企业在爱尔兰设立非美国总部,不仅在这里有真实业务,也会把一大堆利润从账面上“运”过来。
问题是,这些数字虽然挂在爱尔兰的GDP名下,但跟咱们普通人并没有直接关系。就像你家门口过了一辆运钞车,表面上“资产百万”,但其实那钱都不是你的。
于是,中央统计局也很清醒,早就自创了一个更靠谱的指标:修正后的“经调整国内需求”,专门用来刨除跨国公司的“幻术”,尽量还原出真实的爱尔兰经济表现。
但GDP的问题大家已经慢慢知道了,更棘手的是生产力这事。在欧盟国家中,爱尔兰的劳动生产率排名第一——每小时107.80欧元,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但仔细一看,外资企业的人均生产力居然是410.80欧元,而本土企业则只有59.60欧元。又是跨国公司搞的“魔法”。
这种统计方式的问题是,数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2023年,爱尔兰的劳动生产力一下子下跌了7.5%,是全欧盟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
那普通人的生活到底咋样呢?很多人会觉得:GDP高,出口多,跨国大厂林立,那生活质量肯定不差吧?可惜,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前央行行长Patrick Honohan曾研究过这个问题,他发现,一旦把跨国企业的水分剔除掉,爱尔兰人的生活水平在欧洲的排名就从第2名掉到第8到第12名之间。
虽然还不算差,但和爱尔兰在各类经济榜单上的高光时刻相比,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最近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表示,爱尔兰人的生活水平在欧洲算是“中上”,但如果你用家庭消费数据来衡量,结论可能是“中下”。
也就是说,数字看起来很富,但真要掏腰包的时候,好像又没那么多钱。不过这不代表爱尔兰经济真的很差。像失业率这些更贴地气的指标,表现就挺好。
但问题来了:爱尔兰到底是全球最强经济体之一,还是一个“账面华丽”的普通欧洲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