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自己的祖国已久,每一次回国你有没有那么一点感受,觉得自己的思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

隐私意识增强
每次回国被问到私人问题,工资待遇,开什么车住什么房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时候开始条件反射式的浑身不舒服。但是鉴于本人比较照顾叔叔阿姨的面子,即使不舒服也会尽量回答,他们也并无恶意,有时候仅仅是好奇而已。不喜欢回答这些问题,这跟自己在哪个阶层,挣多挣少,工作是否光鲜都没有关系。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如今自己回国也自然而然不会问别人这类问题。在和西方人交流当中,人们普遍有共识,一般可以问对方的职业,但不会问及工资等等,即使家人亲戚也不会轻易问。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作为女性,出国后明显感觉到对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更加清晰性别歧视的概念。
没出国之前仅仅觉得内心是想要独立的。但是很多时候会被国内社会环境洗脑,例如有些事情觉得就应该男人去承担。在国外生活久了,在独立完成学业,事业上渐趋稳定上升的时候,觉得生活就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侣是否结婚都没有关系,结婚以后也是一个teamwork,两个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以此获得的尊重是深远的,也是值得的。
对于保护女性,外国的员工合同法中关于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即便是你夸赞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词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词语,如果你是领导,不能因为对方是女下属而让对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帮你一个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说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女性下属身上谋取利益,在如果对方计较起来,职位很可能就不保了。这才明白在西方企业里男性员工小心翼翼的原因。

平等交流意识增强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在爱尔兰,几十年前的社会跟现在差距远远小于中国同等时间段社会变革带来的差距,所以上一代人自然跟这一代人的思想差距没有太大,第二西方社会比较崇尚平等,并没有像东亚国家儒家文化的影响,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没后长辈晚辈的概念。比如我们大部门的总裁,时不时转到我们座位附近跟我们聊两句,没有任何架子,没有任何的位高权重。
对西方穷人概念的新理解
对真正弱势群体的包容
更加客观对待国内外的各种利弊
越来越觉得,地球是一个村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再也不会人云亦云,尤其是在信息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
对人际关系的顺其自然
发达国家儿童挺幸福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爱尔兰梦想国):在海外待久了,原来思维方式也会慢慢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