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尔兰寻求庇护者的住宿问题正引发广泛关注。
2025年,爱尔兰仅用于安置寻求庇护者的住宿预算预计将达到12亿欧元,相当于每位申请人每天100欧元的开销,全年费用超3.6万欧元。
相比之下,爱尔兰一套三居室住宅的年平均租金仅为2万欧元出头。
这意味着:爱尔兰政府为每位庇护申请者花的钱,远超为普通家庭提供住房的成本。
这一数据来自都柏林市议会对Aontú党领袖Peadar Tóibín的正式回复。数据显示,目前爱尔兰国际保护住宿服务处正在为约33,000人提供住宿服务,覆盖全国各地超过320个住宿中心。
Tóibín痛批现行系统“极度奢侈”,称“政府在为‘临时’住宿支付的是‘酒店’价格,却没有留下任何永久基础设施。”
从2019年到2025年,这一支出在短短五年内暴涨十倍,差距令人瞠目。
他指出,自2019年以来,国家已向一批私人承包商支出近40亿欧元,其中一些承包商“在极短时间内暴富”。
他说:“平均每位申请人花费33,363欧元,而一套三居室的年租金才20,688欧元。难道纳税人的钱就该这样花?”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庇护系统效率也在大幅下降。2022年,首次庇护申请的失败率为28%,而到今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超过80%。
Tóibín认为,这与爱尔兰政府“混乱无序”的移民政策密切相关。
“我们欢迎真正逃离战争和暴力的人,但目前的制度却让大量‘无理申请’蜂拥而至,占用本该提供给真正难民的资源。”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系统急需“更严、更快”的审查机制,以减轻对财政和社区的压力。
虽然国际保护住宿服务处不断扩充容量,但实际问题依旧严峻。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全国住宿中心入住率就稳定保持在95%以上,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新到达的庇护申请者找不到床位。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房间配置”上。超四分之一的住宿者是携带子女的家庭,导致一个四人房只能住进三口之家,剩余床位也不能再分配。再加上翻修、升级、建筑施工等原因,很多床位无法被有效利用。
国际保护住宿服务处方面表示,他们每周都会对床位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优化,但即使如此,供需之间的缺口依旧无法弥合。
这套系统看起来已经走到了极限:支出越来越高,效率却在不断下降,真正的受益者似乎并不是那些真正需要庇护的人,而是拿着数十亿合约的私人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