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8月27日,上海的小明全家出动,一大早来到闵行区朱建路235号,这个在不少上海市中心眼里的“荒蛮之地”,开市客(Costco)的第一家中国大陆门店所在地。小明家上一次这么兴师动众还是上海迪士尼开业时,再上一次是上海世博会。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市场上炒到3000多的茅台,在Costco只要1498元。同样的茅台标准化产品,价格差距咋这么大呢?差别来自关键三要素: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明明白白的跨市场套利机会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时不我待,门槛精的上海人在行动!
小明家去Costco抢茅台:全程花了4小时,全家6个人,总共抢了12瓶茅台,6瓶五粮液(限购一瓶),乱七八糟的食品一大堆。晚上茅台2488—瓶价格出手黄牛,盈利 12000,五粮液出了4瓶,盈利1600,留2瓶以后招待家里客人。食品总共花了200元不到一点,停车费30元,会员卡1800元。总计,盈利约12000左右。
以上节日礼品有价格优惠,可以识别二维码联系
贰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Costco之前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存在。按说中国市场,近来近乎成为了所有海外品牌的发力之所在,Costco没道理不着手,然而这位来自美国的零售 “大师”却是在试水这一新市场时,表现出了格外的慎重——不是贸贸然开店扩张,而是希望通过线上先一步摸清中国的市场消费架构。因而,2014年10月,Costco在天猫国际开设海外官方旗舰店,以食品和保健品等优势品类切入,开始了其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5年后,Costco在中国大陆开首家实体店。支持Costco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扩张潜力、会员增长率和续订率。Costco看中中国大陆的原因如下:
1、它在台湾试水20年,已开出13家门店,对华人的消费已颇有研究与心得。这里给大家讲个小花絮:2015年台湾一个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副总裁透露,台湾Costco生意非常好,它的店均销售是家乐福一到四名的门店销售的总和”。Costco台湾的业绩是这样的:
PS:Costco进入台湾的时间比家乐福要晚八年。
2、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金,包括三个直辖市在内有9个省份甚至已经达到10000美金(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上广深更是远超这些指标,符合Costco的目标市场定位。
3、Costco亚洲区域对中国大陆市场研究已久,包括在上海开设贸易公司,在天猫国际开设网上旗舰店,无一不是试水大陆市场的举措;同时台湾的供应链、日韩东南亚的供应链已经营多年,完全有能力承担中国大陆市场的大部分商品供应。
4、Costco最大的优势就是自有品牌的名气,在大陆中产阶级消费者心目中,是有足够的信誉背书的。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截至2018财年末,Costco共运营全球762家门店,其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市场,以及日韩和台湾地区等亚洲市场,其中北美Costco门店数量超过了600家。
5、一般来说,国际化需要直面的挑战包括低利率和坪效、汇率风险等因素,但Costco本身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很好地抵御这些挑战。国际销售并没有拖累Costco的营业利润率,2018年财报显示,Costco收入的13%来自北美以外地区,但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为却达到了17%。
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Costco并没有改变其业务模式,也就意味着其在本土之外的高利润能力很可能将继续维持,而这对于大部分美国零售商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作为比较,沃尔玛在美国的营业利润率为5%,而沃尔玛国际在2020财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2.5%。
6、Costco在欧洲和亚洲仍具备足够的拓展空间。在亚马逊和沃尔玛在美国打得火热的背景下,对于Costco来说,本土激烈的竞争使其联想到了中国大陆市场,毕竟提高利润率的一个直接方法就是开拓新市场。Costco在北美以外市场的成功已经证明,“bigger is better”消费心理不仅对本土市场起作用,也是全球消费者们的共同偏好。
对于为何选择上海?Costco亚洲区总裁曾解释:闵行区所在商圈附近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较多,而天猫国际的数据也显示,Costco在大陆的购买者主要来自华东地区,而其中上海地区最多。
Costco在中国大陆如何布局?接下来会是北京、深圳、广州或成都。
叁
1983年,第一家Costco在美国开业。在30多年时间里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商,紧追沃尔玛。拥有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741 家分店及8670万名会员的巨大体量。股价图:
Costco的制胜法宝:最核心的商业模式的五大法宝如下:
第一招:大箱大盒、薄利多销。
Costco的名字是Costco wholesale(批发商),而不是Costco retail(零售商)。因此,超市里所有东西都是大箱大包装,一根牙刷、一包口香糖的东西,完全不存在。
以日常高频消费品为例, 1罐罐可乐零售是没有的,取而代之的是24罐,甚至48罐起卖的一大箱。巨大的包装可以加大走量,薄利多销,同时提高Costco对上游的采购议价能力,同时,加大对下游客户的让利。
第二招:严选商品,控制品类。
基于量大的特点,Costco也严格控制商品品类数量(SKU)。相比沃尔玛超过2万的SKU,Costco精挑细选4000个左右最受中产阶级欢迎的SKU 涵盖全品类。
沃尔玛由于商品SKU 较多,因此,每个品类都需要向多个厂家下单,导致订单量偏小,议价能力减弱。同时,多品类也带来了管理的压力,物流、库存、陈列、销售等多方面的成本会随之提高。这导致沃尔玛在价格方面无法与Costco抗衡。
而在低SKU下,Costco不但做到了价格低,更是由此做到了严选,库存周期天数也快于一般的零售企业。。其供货商往往都是国际一线知名品牌。便宜的不是杂牌鞋,而是耐克;价廉的不是冒牌剃须刀,而是飞利浦;有折扣的不是劣质酒,而是千元茅台。
这种精选后的品质保障,让会员完全建立了价格低、品质高的认知。可谓是“闭着眼睛买,件件都物真价廉”。
第三招:会员制奠定利润来源。
当在客户心智中建立了价格低、品质高的认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让用户为这个认知付费。因此,Costco就顺势推出了会员制,而这也是它的大招。
会员制的鼻祖Costco,虽然会员费收入只占总收入2.2%,但却创造了公司70%的营业利润。事实上,Costco商品毛利率大约11%,管理销售费用率大约10%,如果没有会员费,基本上就是在赔本赚吆喝的边缘徘徊了。但依靠会员费,Costco不但赚到了吆喝,而且没有赔本。
2015年,Costco商品销售亏损1.6亿美元,会员费收入25亿美元。Costco的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其中高级精英会员(在Costco消费会有2%现金回馈)占比为40%左右。2017年6月,个人会员年费将由55美元上涨至60美元(约等于394元人民币),精英会员由110美元上涨至120美元(约789元)。年会员费收入约为25亿美元,会员续费率在美加达到了91%,全球水平也有87%。从7月1日起,Costco上海门店开放会员申请,正式营业前会员数已超12万。也就是说,以年费299人民币/人计算,这家店什么都还没有卖,就已经赚了3588万!
会员制还刺激了会员的消费,总要多去几次把本赚回来。单个Costco的会员年消费高达 2500美元以上,相当于四五个传统超市的活跃顾客。这也进一步加快了薄利多销。
第四招:仓储门店一体化,节省运输费用,加快周转速度。
Costco 往往选择离市中心较远的位置,将后台的仓储和前台的零售一体化。这可以降低租金、减少运输分发带来的损耗。
在这种模式下,30%货品直接由生产厂商送至门店,70%送至中心库,商品尽量不再拆包。而仓储式陈列的卖场布局,可以将大包装商品整包售卖,加快库存周转,摊薄库房费用。Costco的库存周转天数,比沃尔玛和亚马逊少了1/3,甚至比拥有强大自营物流体系的京东电商少20%。
第五招:高频、刚需、低成本导流。
美国被誉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因此在美国,Costco还在超市附近开设了加油站,并出售略低于市价的油,由此吸引对油价敏感的用户。Costco已超过Auto Nation 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商。而这些用户本着省钱就要省到底的心态,也往往会在超市进行一次大采购。Costco也在餐饮上动了脑筋。用明显低于市价的1.5美元的无线续杯可乐热狗套餐,吸引了一大批用户。每年卖出6000万只4.99美刀的烧鸡,从未涨价。Costco在加拿大是最廉价的药房;自有品牌Kirkland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保健品品牌。在Costco购买的轮胎,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享受终身免费充气及平衡处理和补胎。Costco是美国Pizza销售最多的网点。卖场里常年提供接近30个试吃台,员工不断的主动为顾客送上各类产品的试吃试用,当你购物完毕后出来,已经根本不用去吃午餐或晚餐了,肚子早已被填撑。
用高频刚需来做低成本导流,可以说Costco早就领悟到了互联网思维的打法。
肆
美国企业撤离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那么,美国企业的来到会给中国同行带来什么呢?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曾说过一句颇有点耸动的话:Costco只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如果它来了,中国现在的零售业全部都会死光。
后记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芒格非常非常喜欢Costco,几乎是逢人便夸,以至于巴菲特就讲了个段子来调侃。有两个恐怖分子把巴菲特和芒格给绑了,撕票前答应满足我俩一个愿望。芒格问:能不能让我临终前再讲一遍Costco的优点?巴菲特一听,吓得赶紧问,能不能先把我杀了?
Costco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以后上海阿姨找女婿时,会增加一个提问环节:有没有Costco会员卡?如果有,则证明:1、小伙子会精明过日子;2、有车,不然地铁可能带不回来;3、如果真的没车,那也证明小伙子体力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私家菜):Costco风靡上海,爱马仕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