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国的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提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英语主科地位,不做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增加素质教育占比,因为大多数人毕业后用不到英语,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这个话题倍受关注。
在刚刚结束的中美安克雷奇会议,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以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摄像机前面对美国一方挑战式的开场白,给予了全方位的回应,阐明中国不可挑战的红线和底线,掷地有声地说出了那句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杨洁篪主任曾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文革期间坚持学英语,文革结束后被选派进入伊顿公学、巴斯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国,被分配到外交部翻译室担任专职翻译。1977年,老布什应邀访问中国时,杨洁篪被派为全程陪同翻译。
王毅外长在1978年-1982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习。后进入外交部工作。
而与此同时,美国这个周末在各个地区爆发的“Stop Asian Hate”(反亚裔仇视)游行示威,很多亚裔,尤其是华裔走上街头,打破固有的沉默,勇敢直面美国种族歧视的问题。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
这些变化的背后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原因。有一点是清晰的,中国已然进入了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下图来自世界银行201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西欧北美一直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区域,世界银行的统计,爱尔兰在2019年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五,预计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三,并在2021年超过瑞士成为第二。
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变化,爱尔兰政府在2017年决定,从2022年开始将中文列入高考备选科目,学生可以将中文做为第二语言参加高考。根据BBC报道,在英国的2018年高考中,汉语已经成为继法语和西班牙语的第三大高考语言。
汉语在西欧国家中逐渐升温,一方面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所需要的。
做为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国家,中国的大门是不可能关上的,保持沉默已然成为过去,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就像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一样,成为国际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荟萃的地方。
现在在学校上学的学生,10年或20年后,他们所面临的未来,将随着中国日益强盛而出现的国际化更高的生存环境。语言能力,将成为他们坦然面对这个变化,平等自如交往的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其它先进的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推动中文的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削弱与世界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的学习呢?
相关阅读:
————————————
网址:http://gomapped.com
邮件:info@gomapped.com
微信:18280276735
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GoMappED 在线外教英语):从安克雷奇中美交锋到亚裔受袭,再看英语的主科地位